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正文
王小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来源:人民论坛网     日期:2024-03-31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突破,必须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微观企业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质量的根本变革,形成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是建立创新驱动型经济、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着力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在发挥好企业家在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建立企业内生化创新机制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从增加单位企业的研发强度、切实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形成强大的链合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首先,增加单位企业的研发强度,特别是要大幅提高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增加创新发展的内生性。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强弱,特别是决定内生化创新机制形成的关键变量,不仅取决于总的研发强度,而且取决于研发强度结构,如单位企业的研发强度和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包括资本、人才及相关的机构发展)等。

  其次,切实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快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需要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做支撑,提高企业创新的融资功能和成果转化实现功能。创新成果转化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相关机制完善不仅要靠企业,更要靠资本市场机制来实现,以提供对创新发展的持久激励。建议从完善交易制度和加强监管两方面入手,切实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再次,以企业为主导,立足于关键领域创新链的发展和安全,加强多重融合化发展,形成强大的链合创新生态。一是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点,要突出发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创新生态发展中的黏合和牵引作用,使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紧密链合,形成串联加关联式的复合创新系统。集聚国内外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建立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创新中心,不仅要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加强集群融合发展,而且要对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空间和行业整合,在强化产业链的集群基础上,更加重视要素的有序汇集,深化教育与人才体制改革,打通限制人才资源优势发挥的主要体制机制堵点,建立教育、科技与人才协同发展的机制,使各类创新要素黏合力更强,使创新点、创新领域既能更加发散,又能高度聚合,形成创新的综合爆发力。

  二是依托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着力实施强链工程,提高产业链的高度和宽度。要立足于重点产业的全产业链,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要解放思想、尊重地方和企业的首创精神,真正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政府作用在促进“四链”深度融合上要有力有度有效。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基金与孵化器的重要杠杆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四链”融合发展的规划引导作用。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解决“四链”深度融合中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全面激发企业特别是企业家在融合化创新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开放思维,加强国际合作,做到“四链”融合以我为主却链接全球、放眼世界,在高水平开放条件下提高我国创新链产业链的竞争力。建立宏观与微观相容、微观内部激励相容的人才激励机制。

  三是扎实推进“数实融合”,加快实现产业全面转型和动力的根本变革。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在企业层面、地区层面、行业层面都要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重点地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示范区。“数实融合”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企业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传统产业在生产方式和技术上的全面升级。

  最后,要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形成有效的容错激励机制,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宽容失败和降低创新风险都是形成内生化创新机制的必要条件。一方面,不论是从建立完善的微观企业创新机制来讲,还是从塑造更加创新友好的宏观环境来讲,建立完善的容错机制至关重要,只有做到事后容错,才能鼓励事前试错,才能激发最大化创新发展的热情,形成社会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实现合理的高回报。创新成果来之不易,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增加市场主体和科研工作者内生创新动力。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

     上一篇:张占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国....      下一篇:张占斌: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