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新闻 >>正文
智库正成为重要国家治理资源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15-01-29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这份国内首家智库报告称,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及民间智库为主的板块格局,呈现体制内智库与体制外智库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特色。报告认为,中国智库正在走向数量型智库大国时期,从数量上来看,中国智库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且智库正在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治理资源。
  报告对国内200余家活跃智库进行了排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为综合影响力排名的前三位,上海的两家智库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跻身前十。报告认为,新型智库与民间智库是中国智库系列中的亮点。新型智库致力于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而不拘泥于固定的人事关系,如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等,并显示出对高层决策的重要影响力。与此同时,民间智库也取得了显著发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1世纪教育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胡润研究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均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报告认为,未来中国智库发展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正确处理独立性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确保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独立性并不代表智库不能有倾向性的政策主张,而是指智库不能通过影响和改变公共政策使自己从中受益,中国智库必须独立研究,客观表达自己的政策主张和资政建言。
  二是形成合理的智库成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目前,智库建设中仍普遍存在只重视论文发表、著作出版的“智库人才和职称晋升的评价机制瓶颈”、只重视科研成果数量的“智库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瓶颈”以及忽视人力资本投资是核心要素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瓶颈”等,诸多传统科研考核体制和评价机制窒息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活力和动力。
  三是避免公众的多元诉求被智库所绑架。在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难免会出现智库成员在思想观点和政策建议中寻求个人私利或伙同他人渔利的现象,导致智库发展“一哄而上”,为此亟需引入智库发展监督机制,确保公众的多元诉求不被智库所绑架。这就要加快智库立法,使各类智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防止思想市场的“假冒伪劣”;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开展智库行业监督,查处和抵制在数据造假、观点抄袭等方面的学术不端行为。
  (李小佳)
     上一篇:汤建军:新型智库建设重在理顺供求关系....      下一篇:重庆民间智库功能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