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正文
陈锡文:乡村振兴新征程需要达到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日期:2018-05-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时间:2018年5月24日 

陈锡文在圆桌论坛第一场发言(张佶烨/摄)

  2018年5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编辑部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协办的“经济研究·高层论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经济研究》复刊40周年”活动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参加论坛并发表了主题为“乡村振兴新征程需要达到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的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首先祝贺《经济研究》40年来对中国经济改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这次演讲的题目是“改革新征程 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从三个角度讲。应该说,下一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像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一样,总体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提出这个目标,和我们研究农业农村问题,从主要指标来看有很大差别。过去对三农问题的观察,主要看粮食产量是否增长,农民收入是否提高,这两个是核心指标。从乡村振兴的要求去看,衡量农村是不是向高质量方向走,需要有更加综合、更加协调、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一系列发展目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比如农业,主要不是数量问题,而是涉及品种、结构、质量、效益、竞争力等等。此外,主要不是数量矛盾,并不是说我们都能解决农产品消费的数量问题。现在从农产品的进口来说,中国是世界上进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光是粮食(把大豆算在里面)进口量就超过了1亿2000万吨。

  中美贸易摩擦,焦点问题就是大豆。去年我们自己的产量是1400万吨,进口是9554万吨。如果要替代进口,需要有7亿6500亩耕地去种才可以,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做出一个判断,做出一个选择,我们人口这么多,怎么更好地运用全球市场,运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提高农业竞争力进而农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下一步特别要关注的问题。

  关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央已经提了乡村振兴,但是从方方面面来看,仍然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这本身就是值得很好的研究和考虑的问题。因此,为什么要振兴乡村?乡村能不能振兴?应不应该振兴?提出这些问题都很正常。但是有一个基本事实,乡村和城市有着完全不同的功能。除了保障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有生态屏障、生态保护,以及比城市承担更多的保护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问题等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不管对乡村振兴有什么样的看法,因为乡村的功能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发挥乡村的多种功能,和城市相得益彰,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现在的农民不仅仅满足于收入增长,而且衡量一个群体的生活水平,不能单纯考察收入指标。农民更多的需要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农民需要提高素质,需要提高对经济活动,以及生存方式的选择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所以,很好的贯彻十九大精神,从研究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么振兴乡村等角度出发,才能使得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转向高质量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感受,不一定对,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应当重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农业效率,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相关的意见、建议和方案,都非常多。我也认真学习了,我觉得有缺憾的一条是,没有考虑到农民到底转移到哪里去。效率提高了,那么农民转移哪里去?下一步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携手农业,携手农民,共同迈向小康,共同迈向现代化,不能把几亿农民抛弃在现代化之外。二是农业和农村的特殊性,很多基本的构造和结构,和城市不同,亚洲的农业、农村和其他地区的农业、农村也有很大差别。我们大家研究经济,推进改革,都讲市场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农业和农村存在着大量非市场的因素和非市场的问题,不可能简单的靠市场机制去解决。

  (陈锡文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其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经济研究》复刊4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上一篇:杨伟民解读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路径      下一篇:吴敬琏:产权保护、法治保护仍存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