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正文
张占斌: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期:2014-11-03    
 
——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

我国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经济时报:从您的研究来看,近年来我国的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张占斌:今年6—8月份我和国家行政学院的四十多位专家、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开展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忙了近100天,有不少收获和感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其实质就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不该由政府管理的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承担的事务管理起来,这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根本。

  一年多来,我国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确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一年多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并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全面摸清并公布了国务院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开展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并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

  二是政府组织机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行政权力结构,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形成科学、稳定、高效、廉洁的行政权力配置结构和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三是行政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新一届政府针对政策落实情况,在督查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估,这是行政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在市场监管方面,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四是努力探索宏观管理新的实现形式。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各部门腾出了更多精力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同时,探索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相结合的新的宏观调控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创新宏观管理的实现形式,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依然突出,持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较重。那么,在评估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

  张占斌:在这次第三方评估中,我们既看到了改革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四个方面尤为值得关注:

  一是对改革的复杂程度要有清晰认识。评估过程中,有些行政审批事项抬高了准入门槛、限制了市场竞争,但相关部门会拿出一摞资料、说出许多理由来论证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二是改革举措要重在落实到位。评估过程中,有的企业反映:“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是道顶门杠”;“两头热、中间冷”。这个“中间”,指的就是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由于这里面掺杂着利益关系,才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甚理想。

  三是必须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实践中,重审批轻监管、会审不会管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人甚至认为“服务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很多人担心,一旦放开就会乱了,就会管不住了。我们推进简政放权就必须破除这种思想,清除“监管认知盲区”。

  四是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评估中我们发现,一些行政审批事项设定的随意性很强,没有规范,这是导致审批多、收费多、评比多的重要原因。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优化配置政府权力

  中国经济时报:从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效果看,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张占斌:回顾改革历程,我认为有四个方面应重点关注:

  一是增强政府职能转变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是原则,实践探索的是方法,改革要将不变的原则和万变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实事求是,去伪存真。

  二是强化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政府在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掩饰了经济改革取得的成绩,这些领域的改革对经济改革的掣肘效应愈发明显。

  三是增强社会力量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正激励”作用。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增强社会自组织能力,使其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外部约束力量,形成助推改革的外部动力机制。

  四是增强政府职能转变的法治保障。政府职能转变应当从法治的高度予以规范,以法律的形式和法的精神来巩固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降低改革的随意性。

  中国经济时报:政府职能转变是场攻坚战,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张占斌:政府职能转变,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优化行政体制的外部机制。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优化配置政府权力,政府要敢于放权、勇于放权。与此同时,引进市场机制,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改变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机制。在政企、政事、政资和政社分开的基础上,提升政府的责任性、回应性、廉洁性,提升政府效能,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管和放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那么,在大力简政放权、不断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以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张占斌:事中事后监管是当前改革面临的一大短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提升政府监管意识,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监管方式。三是鼓励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四是加强研究,同步推进。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中国经济时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当前形势下,您认为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政府职能转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张占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目标,应当从三个方面重点切入:

  一是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总体水平。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职能配置,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做到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不“缺位”。同时提高、增加投入,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平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二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核心是将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社会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对市场和社会能够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要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允许和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利用市场和社会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

  三是完善机制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制度体系。首先,将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法治化,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权责体系,消除政府怠于提供公共产品的随意性。重点是进一步调整中央地方关系、建立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分工体制,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硬化民生指标等。其次,改革财税制度,加快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财政制度。再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重点是加快以事业单位为重点的公益机构改革,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最后,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上一篇:林毅夫: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学      下一篇:张占斌:开启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